近日,镇巴县水利局组织召开全县水利重点工作推进会,系统部署2025年度水利领域农村供水县域统管、山洪灾害防御及河道管理三大核心任务,解读《汉中市农村供水用水条例》。会议旨在强化民生保障、筑牢安全防线、推进生态治理,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。副县长邵永宏同志出席会议,各镇(街道)分管领导、水利专干、水利部门负责人及各股室负责人共60余人参会。
会议指出,要强化河道管理,守好“生态与安全双底线”。围绕河道行洪安全与生态保护,会议部署河湖“清四乱、严监管、防溺水”整治专项行动。一是“十查”整治河道隐患。重点排查阻洪建筑物、违建工程、非法采砂、倾倒垃圾等十大类问题,建立整改台账并限期“清零”。二是涉河工程“全周期监管”。要求在建项目设立公示牌、规范堆料及导流渠道,严禁借施工之名盗采砂石;水毁阻水建筑不得原址复建,确保行洪通道畅通。三是防溺水“全天候守护”。加密重点水域巡查频次,增设警示标牌及防护围挡,建立风险排查整改机制,尤其在午后、节假日等时段加强值守,严防溺水事故发生。
会议强调,要补齐山洪灾害防御短板,织密“生命防线”。为应对汛期山洪灾害风险,会议提出构建“预案+排查+演练”三位一体防御体系。一是预案修订“一张图”。镇、村两级要按照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视频会议要求,建立完善“沟长制+点长制”人员名单台账,参照县水利局模板修订防御预案,明确撤离路线、责任人及“点对点”叫应机制。二是风险排查“零死角”。对全县96条山洪沟危险区逐户核实高、中、低风险农户信息,落实“行政、监测、转移、安置”四类责任人,新增隐患需即时上报并纳入包保管理。三是全民动员“强能力”。各镇(街道)须组织群众开展预案演练和自救培训,逐户发放并张贴《山洪防御明白卡》,确保灾害发生时“预警有人发、转移有人管、安置有保障”。
会议要求,要加快农村供水县域统管,破解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针对农村供水管理分散、水源不稳等突出问题,会议明确以“改革提速、服务提质”为目标,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。一是倒排工期,压实责任。要求各镇(街道)及时制定《镇级农村供水统管改革实施方案》。二是机构建设与资产核查双管齐下。要求各镇(街道)按要求完成镇级供水服务站(公司)组建及人员选聘,同步摸排辖区供水工程资产、水费收缴情况,建立《资产清单》和《水费清单》。三是抗旱保供“补短板”。针对持续干旱暴露的水源短缺问题,要求各镇(街道)即日起摸排蓄水设施,及时上报需新建或修复的小型蓄水工程清单,县水利局将在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踏勘后,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,加快推进项目申报与实施,着力解决部分供水工程水源不稳问题。
下一步,镇巴县水利局将以深化“三个年”活动为契机,严格落实“三坚持原则”,推动任务落地见效。一是坚持政治引领,把水利工作作为保障民生福祉、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摆在突出位置;二是坚持时序管控,实行“清单销号+责任包保”工作机制,重点突破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、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完善、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等关键任务;坚持干部队伍建设,强化“重担当、重实干、重实绩”的培养导向,引导水利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,增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、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。